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脱硫废水工程案例

脱硫废水工程案例详情

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实践

发布时间:2025-04-15

  在 “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” 严苛要求下,华北某燃煤电厂面临脱硫废水日均排放量 300 吨、氯离子浓度 15,000 mg/L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。通过引入 “预处理 + 膜法脱盐 + MVR 蒸发” 组合工艺,项目实现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循环,成为行业示范案例。

  一、项目背景:水质挑战与政策倒逼

  电厂原脱硫废水水质如下:pH 6.5,悬浮物(SS)1,200 mg/L,总溶解固体(TDS)35,000 mg/L,Cl⁻ 18,000 mg/L,Hg²⁺ 0.05 mg/L(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0 倍)。当地环保政策要求 2023 年底前实现废水零排放,且结晶盐需达到《工业盐》(GB/T 5462—2015)标准。

  二、工艺设计:全流程闭环的三大核心模块

  1. 预处理单元:悬浮物与重金属的双重去除

  投加 Ca (OH)₂调节 pH 至 9.5,使 Fe³⁺、Cu²⁺等生成氢氧化物沉淀,同时投加硫化钠(Na₂S)去除 Hg²⁺(生成 HgS,Ksp=1.6×10⁻⁵²),螯合剂 DTCR 捕捉络合态重金属。

  经 PAC/PAM 混凝后,通过板框压滤机分离污泥,出水 SS 降至 30 mg/L,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 3838—2002)限值。

  2. 膜法脱盐单元:分盐与水资源回用

  纳滤(NF)系统截留 SO₄²⁻(截留率 > 90%),使浓水侧硫酸盐浓度提升至 50,000 mg/L,产水(Cl⁻ 15,000 mg/L)进入反渗透(RO)。

  RO 膜采用抗污染型元件,操作压力 1.6 MPa,产水率 70%,产水水质:TDS < 100 mg/L,可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;RO 浓水(TDS 50,000 mg/L,流量 90 吨 / 天)进入 MVR 蒸发单元。

  3. 蒸发结晶单元:盐分资源化与能耗优化

  MVR 蒸发器采用三级串联,利用电厂低压蒸汽(0.5 MPa)启动,正常运行时仅需压缩机能耗(电耗 80 kWh / 吨水)。蒸发冷凝水(纯度 > 99.5%)回用于锅炉补给水预处理,结晶盐经洗涤、干燥后,NaCl 纯度达 98.5%,满足工业盐标准,年回收盐约 3,000 吨。

脱硫废水零排放

  三、关键难点与解决方案

  1.膜污染控制:

  问题:预处理后残留的微量 Ca²⁺、Mg²⁺在 RO 膜表面形成垢层,导致脱盐率下降。

  对策:在 RO 进水前投加阻垢剂(聚马来酸酐),并设置 5 μm 保安过滤器,定期用柠檬酸(pH 3)+ 氢氧化钠(pH 12)交替清洗膜组件,将化学清洗周期延长至 60 天。

  2.结晶盐重金属超标:

  问题:初始蒸发结晶盐中 Hg 含量 0.3 mg/kg(标准限值 0.1 mg/kg)。

  对策:在蒸发前增加一级重金属吸附柱(填充巯基树脂),使 Hg²⁺浓度降至 0.01 mg/L 以下,结晶盐达标率 100%。

  3.能耗优化:

  创新:将 MVR 蒸发器与电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耦合,利用脱硫后烟气(温度 50~60℃)预热废水至 40℃,降低压缩机能耗 15%。

  该电厂项目表明,脱硫废水零排放并非单纯技术堆砌,而是需结合水质特性定制工艺、攻克关键瓶颈(如膜污染、结晶盐纯化),并通过与电厂现有系统耦合实现能耗优化。其成功经验为钢铁、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,助力工业废水治理从 “达标排放” 向 “资源循环” 升级。